结语 在某种意义上,今天关于元宇宙的讨论,只是互联网发展初期讨论的一次重现与延续。
由此,激励相容的复杂性成倍地增加。在久拖不决的这种情况下,区域效率、区域公平都将受损。

这意味着国家治理体制需要进行调整优化,财政体制在这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它具有决定性作用,决定了治理效能的高低。当然,广义的转移支付不仅仅是这种跨区域河流上下游之间涉及到的横向转移支付,还包括现在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各种各样的支援,比如对新疆、西藏、东北等地的常年对口支援以及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对口支援等等,这是我国的一种政治优势,实际上也是一种横向的转移支付,但没有体现到财政制度上,不如财政上比较规范的纵向转移支付那么显性化。但从现实来看,经济社会空间不是均质的,而且在进一步分化。在单一目标下促进经济增长,做大GDP蛋糕,这种激励机制的设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如此等等,这些都成为财政体制中需要去考虑的重大问题。
这也就是后面要谈到的事权、支出责任要上移。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更多的事情交由地方,辖区外溢性问题就越难以解决,这导致区域之间的博弈趋于非良性发展,国家治理效能也难以提升。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从5000元提高到1万元,相应少缴纳的税额形成实名电子消费券发放给个人。
尽快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外的领域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通过跨境服务贸易满足国内优质服务需求。二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升级的大趋势没有变在企业自己做尽可能的努力的同时,现在少不了政府方面要守土有责,要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交楼。第二条,要反思一些出状况企业他们自身的问题。
比如去年下半年恒大事件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觉它曾经如此风光、在高奏凯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却造成了明显过高的债务负担,曹德旺就明确批评过这种情况。资金运作一环一环,都设计有规范化的管理,现在说出现两边互相指责,房管部门跟银行部门,到底是谁的责任弄清楚了没有?怎么纠正它?这也要对症下药。

这是属于什么渠道内应解决的事情呢?公检法要赶快采取措施了,但是听说那个当事人已经跑到国外,怎么办?需要跟公众交代,要追逃,要赶快平息情绪。从真正要治理这个问题的标本兼治要领来说,就得继续讲形成现在这种产业债务危机局面,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至少有三方面:第一个,我们不能讳言,就是在去年年初的三条红线出来以后,有关各个管理部门、管理环节都要火线立功,一起形成合力,从严、从紧、防范风险,看起来方向都对,他们都是在努力实施所谓调控,但是却出现了合成谬误,出现了韩文秀副主任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指出的宏观上的负面效应。这实际上于公众心理上也会有一个理性程度的提高:炸掉有什么好处呢?毁灭财产,平添几百万吨建筑垃圾。如果从救急、缓解矛盾、至少要全力配合稳经济大盘来说,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是十分必要的。
你说它违规,违规影响的是什么,说它可能影响到旁边的什么珊瑚礁,那早已经造成影响了,你挽不回来了,你通过没收以儆效尤就是了,这种事情要处理得更理性一点儿。后来宣布说5万以下的储户先处理,这有原来早已明确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作为法律依据,这个消息出来以后,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心绪便能够稳住。为把事态控制住,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样,就需要有定制化方案——在那个地盘上自己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至少要把事情按住,特别还要对经济问题和可能联系出来的社会问题、政治性的问题之间的连接,把它隔断,不要把经济问题的矛盾累积、扩大到社会化、政治化。企业自救写入了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正式通稿,会议精神也有正式传达,只是不点名而已。
这个单元讨论的债务危机,我理解是特别针对当下房地产业界感受到的问题——烂尾、断供,整个市场的不安。现在实际上是在纠偏,但这些纠偏政策的暖风频吹后,还会有一个效应逐渐显露的过程,还得处理现在已经表现出来的局部矛盾的突发,还是要忍受阵痛经过一个过程,还得掌握好这里面具体的政策组合。

就像当年宝钢出了问题,陈云同志去调查以后,陈云说不是把它停下来,是有一些事情缓一缓,连一连,最后还要把宝钢建成,这才是理性态度。关于房地产业界,中央早就要求的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到现在迟迟不见基本成型,这个事情值得我们非常深刻地反思。
有些像河南村镇银行那种事的例子,听起来已不是常规的资金链的问题了,那是有人于内部做出恶劣的犯罪行为的问题了。恒大在自己已很难处理这个危机局面的同时,又报出他在海花岛上有39栋已经建成的高层住宅违规了,当时说要炸掉,后来看到消息,我觉得实际处理上的理性程度提高了——不是炸掉,是对它处以没收。我觉得至少以上三个方面,是为标本兼治要首先说到的,必须针对问题,去防范以后再出问题。本文系贾康先生在2022博鳌房地产论坛讨论单元的发言(2022.8.9)。再有一条更为深刻的,是聚焦治本。出大片的红码,这就是犯了低级错误,不是平息事态,而是扩大、升级事态了。
首先是政府部门能不能在改革这方面真正攻坚克难?为把基础性制度建设出来,中央2016年即推出9·30新政之年,点明了这个长效健康发展机制,要靠基础性制度建设来形成,但咱们这些年基础性制度建设实际上乏善可陈,尽在那儿做表面的文章,做治标的事情,人民日报也不客气地说是治标不治本。那么我们现在继续只治标行不行?非常值得有关部门、特别是政府推进改革的部门,要好好反思这个事情,到底怎么样标本兼治而追求治本为上。
企业自救的事情,要赶快挖掘潜力,有对接市场的种种措施,当然也少不了政府给予引导、辅助的措施,以及政府更合理处理一些事情上一些新的权衡。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战线过长,高举高打,没有考虑到各种风险可能突然形成一种合力,把你几乎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但是政府方面,已有一个基调的确认:说恒大不是资不抵债的问题,是要企业自救。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房地产 债务危机第二条,要反思一些出状况企业他们自身的问题。
为把事态控制住,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样,就需要有定制化方案——在那个地盘上自己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至少要把事情按住,特别还要对经济问题和可能联系出来的社会问题、政治性的问题之间的连接,把它隔断,不要把经济问题的矛盾累积、扩大到社会化、政治化。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战线过长,高举高打,没有考虑到各种风险可能突然形成一种合力,把你几乎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但是政府方面,已有一个基调的确认:说恒大不是资不抵债的问题,是要企业自救。再有一条更为深刻的,是聚焦治本。从真正要治理这个问题的标本兼治要领来说,就得继续讲形成现在这种产业债务危机局面,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至少有三方面:第一个,我们不能讳言,就是在去年年初的三条红线出来以后,有关各个管理部门、管理环节都要火线立功,一起形成合力,从严、从紧、防范风险,看起来方向都对,他们都是在努力实施所谓调控,但是却出现了合成谬误,出现了韩文秀副主任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指出的宏观上的负面效应。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房地产 债务危机 。资金运作一环一环,都设计有规范化的管理,现在说出现两边互相指责,房管部门跟银行部门,到底是谁的责任弄清楚了没有?怎么纠正它?这也要对症下药。
你说它违规,违规影响的是什么,说它可能影响到旁边的什么珊瑚礁,那早已经造成影响了,你挽不回来了,你通过没收以儆效尤就是了,这种事情要处理得更理性一点儿。本文系贾康先生在2022博鳌房地产论坛讨论单元的发言(2022.8.9)。
这是属于什么渠道内应解决的事情呢?公检法要赶快采取措施了,但是听说那个当事人已经跑到国外,怎么办?需要跟公众交代,要追逃,要赶快平息情绪。恒大在自己已很难处理这个危机局面的同时,又报出他在海花岛上有39栋已经建成的高层住宅违规了,当时说要炸掉,后来看到消息,我觉得实际处理上的理性程度提高了——不是炸掉,是对它处以没收。
有些像河南村镇银行那种事的例子,听起来已不是常规的资金链的问题了,那是有人于内部做出恶劣的犯罪行为的问题了。首先是政府部门能不能在改革这方面真正攻坚克难?为把基础性制度建设出来,中央2016年即推出9·30新政之年,点明了这个长效健康发展机制,要靠基础性制度建设来形成,但咱们这些年基础性制度建设实际上乏善可陈,尽在那儿做表面的文章,做治标的事情,人民日报也不客气地说是治标不治本。企业自救写入了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正式通稿,会议精神也有正式传达,只是不点名而已。我觉得至少以上三个方面,是为标本兼治要首先说到的,必须针对问题,去防范以后再出问题。
企业自救的事情,要赶快挖掘潜力,有对接市场的种种措施,当然也少不了政府给予引导、辅助的措施,以及政府更合理处理一些事情上一些新的权衡。如果从救急、缓解矛盾、至少要全力配合稳经济大盘来说,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去年下半年恒大事件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觉它曾经如此风光、在高奏凯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却造成了明显过高的债务负担,曹德旺就明确批评过这种情况。后来宣布说5万以下的储户先处理,这有原来早已明确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作为法律依据,这个消息出来以后,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心绪便能够稳住。
就像当年宝钢出了问题,陈云同志去调查以后,陈云说不是把它停下来,是有一些事情缓一缓,连一连,最后还要把宝钢建成,这才是理性态度。关于房地产业界,中央早就要求的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到现在迟迟不见基本成型,这个事情值得我们非常深刻地反思。